七情致病藥治占3 情緒調整需7
 
情緒雖然會致病,但善用情緒間的關係也能治病。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人的七情(喜、怒、憂、思、 悲、恐、驚)致病所牽涉的疾病範圍廣泛,除疾病本身證候不同,所以必須做不同的辨證論治外,治療上,藥物其實只佔三成,大部份為心靈治療,包括情緒護理等 佔了七成,因此,善用各種情緒相勝的原則即可治病。



醫師指出,傳統中醫對七情致病的治療常需配合使用重鎮安神、疏肝解鬱、活血化瘀、清熱瀉火、袪痰開竅及補益等處方,治療是以人的五臟為中心,精氣血津液為物質基礎,因為情緒致病的機轉為人體內臟氣血,尤其是五臟氣機的失調。



籍《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出「喜傷心,恐勝喜」、「怒傷肝,悲勝怒」、「憂傷肺,喜勝憂」、「思傷脾,怒勝思」、「恐傷腎,思傷恐」等說法,為一種「情緒 治病」的法門,用有意識的情志活動,去控制、調節、消除某種對人體不良情緒的影響,進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因為情志既可以致病,同時也可以治病。



廖桂聲醫師舉例指出,喜傷心是指太過高興會傷心,但恐勝喜,所以只要讓對方稍微嚇一跳就可改變傷心的情形;怒傷肝是指過度憤怒容易傷肝,但悲勝怒,所以只要讓對方看到別人傷心後就不會再生氣。憂傷肺是指憂心過度會損傷到肺,但喜勝憂,只要快樂就會忘了憂愁。
思傷脾是指思慮太多易傷脾,但怒勝思,只要適當地激怒對方,就可以停止思慮;恐傷腎是指心理太過驚恐,進而導致腎受損,但思勝恐,讓對方一直思考某些事情,就不會再恐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