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摘自【許醫師安心處方】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功課好的時候才是一個好學生;聽父母的話時,才是一個好孩子;事業成功時,才是一個成功的人;只有得到別人的肯定及讚賞,才是一個好人。
我們之所以「夠好」都是「條件說」,只有當我們符合別人的期待及標準,或達到自我要求的標準時,我們才夠好。相當弔詭的是,當我們逐漸長大的時候,我們發現,不論我們表現的有多好,似乎永遠都不夠,縱使自己或別人都覺得自己已經夠好時,內心仍然沒有真正的快樂。
這一切只因為我們相信人所有的價值都必須靠後天的努力才能獲得,而且這些價值還不能是自己或一小撮人認定的,還必須是社會大眾集體認定的價值。於是,活在人世間,人就必須不斷的努力以賺取自身那一點點微薄的價值,而且是透過父母的眼光,社會的眼光或親朋好友的眼光,來認定評判自身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