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出的教育書,內容還好,但是書中二個觀點認同.
1.英文能力:在學校學了10幾年的英文,沒什麼用處,但是到國外三個月;就會有基本能力.
2.大前研一:一路都唸名校的高材生,未來是一場悲劇:雖然沒那麼誇張,但是現在看來學歷越高的人,不一定生涯成就較好(會有好工作沒錯,但是那已經不代表什麼了),反而看到他們利用小小的聰明才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變得沒有人性
另外家有啃老族 我該怎麼辦?:最近我BOLG的這篇很熱門,有點訝異,那也可能代表著家庭教育的失敗.
剛好看到吳季剛的新聞, 如果他留在台灣, 應該現在也會被搞到不會是什麼角色,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對台灣教育似乎不太合適, 還是少子化不夠嚴重?
---------------------------------------------------------------------------------
柯文哲提起,在美國學業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名化工系的教授問他:「來美國一年有什麼感受?」心直口快的柯文哲,想到在台灣當外科總住院醫師時,一周七天都要上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美國的住院醫師工時有上限保障,脫口而出:「美國人是好吃懶做的民族。」該名教授四兩撥千金地回以:「台灣人工作那麼認真,為什麼還不是最強的國家?」
<-- 最近他要出來選市長, 聽他的談話, 感覺他沒有聽懂上面那句話.
作者:大前研一
譯者:張富玲、駱香雅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07/22
好成績,上好大學,進好公司,不等於成功人生。
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孩子養成「可以自食其力的大人」。
讓孩子不管在世界哪一個角落,都能靠自己掙一口飯吃。
培養孩子這樣的「生存力」,就從家庭教育開始。
國際趨勢專家大前研一的兩個兒子都曾經從學校輟學(老大於大學時,老二則是國中時),雖然看似在求學時期繞了不少遠路,但都堅強地在這個嚴苛的時代生存下來,目前兩人都是IT產業的經營者。
大前家獨特的教養思維,不怕讓兩個兒子跳脫傳統教育的框架,不用既定思維思考孩子的未來,尊重孩子的天賦,進而淬煉出他們的「生存力」。
大前研一想告訴所有的父母,當我們無法期待學校教育培養出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洞察力」、「判斷力」、「傳達力」,請從家庭教育開始,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教養,從家庭開始!
大前研一建議你可以和孩子一起這樣做:
◎吃飯時關掉電視,和家人對話
親子間的交流會因此顯著增加。如此一來,你可以更容易掌握孩子想做的事情或煩惱。吃飯時間,每次都可決定一個主題,讓大家進行討論。
難得和孩子一起吃飯,如果說話像學校老師的代理人,淨問些「功課寫了嗎?」的問題,實在沒什麼意義。
◎把「家族旅遊計畫」交由孩子策畫
不只是讓孩子決定旅行時間或目的地,包括航空公司、住宿地點、觀光景點等等,也讓孩子們具體進行調查,甚至是排出暫定的行程,預估旅費。當然,實際旅行時也要尊重孩子所訂立的計畫,按照計畫進行。這麼做可以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讓旅行更有意義。
◎廢除零用錢,給予「家庭工作特權」
為了磨練孩子的獨立心態和對金錢的感覺,建議廢除給零用錢的習慣,而是給予孩子「家庭工作特權」。
如果請外面業者清潔窗戶要支付五千圓,父母可以把這個工作權交由孩子負責,如果他能把窗子擦得像業者一樣光亮,便支付他五千圓,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只要認真工作,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的觀念。
◎讓孩子參加「夏令營」
培養孩子團體生活的能力和領導力的活動,首推「夏令營」。這些夏令營大都會「讓孩子們組成小隊,由年長者擔任領袖,安排三天兩夜的遠足」,透過小隊合作,孩子自然能養成擔任領導者必要的能力。
作者簡介
大前研一 OhmaeKenichi
國際知名趨勢大師。1943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學士,東京工業大學原子核工學碩士,麻省理工學院(MIT)原子力工學博士。曾任日立製作所原子力開發部工程師,1972年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歷任總公司資深董事、日本分公司社長、亞洲太平洋地區會長。離開麥肯錫之後,仍以全球觀點及大膽創見,為國際級企業及亞洲太平洋地區國家提出建言。
2005年設立日本第一所利用遠距教學的管理研究所「商業突破研究所大學」(BusinessBreakthroughSchool,BBT),並擔任校長,致力培養日本未來優秀人才。
著作有《美國,再見?》《再起動:職場絕對生存手冊》、《專業:你唯一的生存之道》、《一個人的經濟》(以上均為天下文化出版)、《企業參謀》、《異端者的時代》、《看不見的新大陸》、《無國界的世界》、《新.資本論》、《思考的技術》、《M型社會》、《全球舞臺大未來》、《OFF學》、《後五十歲的選擇》、《即戰力》、《研磨商業力》、《質問力》等書。
目錄
推薦序人生很長,讓孩子走些冤枉路又何妨 洪蘭
推薦序充滿人生智慧的教養觀 陳之華
推薦序父母經真難念,卻真有趣 周行一
前言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大人」
1愛情可以用時間計量
2烹飪課和拉梅茲呼吸法
3兒子們是我最好的朋友
4「勤奮老爸」與「悠哉兒子」
5背得愈多,腦袋愈笨
6「與其念書,不如打電動」
7人生就是「最終幻想」
8找出孩子的拿手本事
9兒子的休學申請書
10兒子的美國成績單
11學歷很重要?
12不要用既定思維來思考孩子的未來
13就算父母反對,孩子還是會做
14為什麼現在是女性就業的寒冬期
15無法發揮領導力的日本年輕人
16打造活躍於世界舞台的人才
17被當成「老外」欺負的兒子們
18不後悔的生存方式
19夫妻間的平等關係
20把煩惱全部清除
21家庭是一切的出發點
22爸爸不允許孩子批評媽媽
23三十幾歲是人生的轉捩點
24給尚未謀面孫兒的話
後記長男創希和次男廣樹暢談「父親大前研一與他的教養之道」
--------------
聰明人必做的10件事大前研一
聰明人必做的10件事你做了幾件呢?
一、儲蓄友誼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
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
如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幾筆,那麼,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二、學會放手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
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某種愛、某種緣、某種現實,就要學會放手。
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只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
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四、懂得音樂
一定要學or懂一種樂器,
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
另外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能讓我們的生活增添滋味。
五、避開兩種苦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捲土重來;
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裏掃出去。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
有些苦痛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
七、常懷感恩心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身邊事物,
還能平撫欲望和爭鬥,甚至幸福的感覺也往往源自於此。
八、熱愛工作
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
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
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飯吃。
九、勤於學習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讀五十本書,
它不僅保證你的記憶力、感悟力,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
這可是練瑜珈做美容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十、享受運動
善用時間運動、享受自然。
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
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保存青春、快樂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