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避開決策陷阱


這是本期 (2005.10) 的經理人月刊的內容, 這期的主題是在講如何在關鍵時刻做出對的決定, 而裡面有個子題就是講述如何避開決策時可能的陷阱, 剛好我最近對於所謂投資心理學有很深的體悟 (賠錢之後的體悟 >_<), 剛好把這幾個項目寫下來, 這些準則在絕大多數的決策時刻都適用, 當然也包括投資在內

決策近視
這 是一般人會犯的錯誤, 就是決策之前只看到部分的資訊和事實, 或是對自己太過自信, 以為自己的知識與經驗足以釐清整個狀況, 而導致主觀性的偏差; 在投資上也是一樣, 許多失敗的投資人在大眾媒體上找明牌, 報紙看好哪些股票, XX產業下季會爆紅, XX地區現在不買可惜, 看到之後奮不顧身就衝下去買, 而沒有一套完整的決策模型來支持自己的做法, 如此一來 賺少賠多也就不意外了

定錨效應
定 錨效應 (anchoring) 是指決策者將注意力放在最先獲得資訊的傾向, 主觀的第一印象即佔據了整個決策時應該考慮的大部分因素, 之後的任何訊息往往被壓抑或是忽略, 當然這樣也就影響了決策的品質; 投資上來說, 有些投資人會根據營收創新高, 本益比創新低來投資某家公司, 沒想到之後的原因可能是 1. 殺價競爭導致毛利率降低 2. 壓縮研發費用導致利潤提升 等等這些不利於公司長期競爭力的做法, 在缺乏完整的決策模型之下, 固守在第一印象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可能影響, 同樣也導致了一個投資者的失敗

框架效應
框 架效應 (framing) 指的是決策者界定和詮釋問題的方式對於決策的影響, 這個影響顯而易見, 一個人對於問題的看法當然會影響到他做做出的決策; 例如一個投資者堅信技術分析的原則, 而完全忽略基本分析, 認為投資只是在一堆線裡面找線索, 或是只重視基本分析, 而對於整體市場的氣氛 風險 技術指標等全部都視而不見, 如果觀察一個投資標的的角度有所偏頗, 同樣也很容易導致災難的產生... 例如 這邊不是呈現黃金交叉嘛? 當然要買啊; 這家公司賺這麼多錢 怎麼可能不漲呢?

沉入成本
沉 入成本 (sunk cost) 代表的是過去做決策時所需要的投資成本, 基本上過去的成本就已經過去了, 現在的決策影響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 但是一般人做決策時還是很容易受到這些成本的影響; 例如在市場中一個投資者絕對要有的技能就是 "停損", 這兩個字說來簡單 做起來真的不是普通的難, 停損等於是要承認自己的錯誤, 過去投入的成本很大 (買到高價), 現在賣了 (賣在低價) 不就是虧了嗎? 但是很多時候, 投資做錯了該砍就是要砍, 在意自己所付出的成本, 非常堅持自己一定要賺錢, 而可能導致的狀況就是虧損持續擴大, 大到難以收拾

群體迷思
所 謂的群體迷思 (groupthinking), 是因為群體壓力或是從眾效應的影響, 使得團體中的決策一面島的傾向主流的或領導者的意見; 投資領域中群體迷思更是明顯, 每天電視上的股市分析師, 雜誌專訪中的基金經理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曾經只看了那些分析師在電視上說 XXX 一片大好就進場買了嗎?

這個主題先寫到這邊, 這個月 blog 的數量越來越少, 要改進 @@ 另外我在本期雜誌裡面有專訪施振榮, 講述他如何做出關鍵決策, 最後一段我覺得很有道理, 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他說很多人問他說如何學習做決策, 施先生的回答是說他沒有受過專業的決策訓練, 只是每天看書 雜誌 報紙吸收新知, 另外聽很多演講, 把這些吸收消化之後成為自己的一套, 這是很好的建議 而也是我一直持續在努力的目標, 我訂了很多雜誌, 我算過等於平均四天要看完一本才不會越積越多, 不過最近我也調整方式, 寧可慢慢看, 把看到重要的東西徹底吸收, 就像這次這篇一樣, 我再這個主題的文章 前後看了兩次, 也寫下我個人的心得, 畢竟吸收知識深度廣度都應該追求, 拘泥於一定要把雜誌拼完實在是沒有意義


 


癌症/疾病與心理關連 :<--------


最有價值的一篇文章; 一定要看. 保證值得)


投資知識;   投資手法  ; 巴菲特;    股利; 股息; 今周刊; 股票:股市: :


個人記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