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當假好人,小心疾病找上門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經檢驗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覺醒、蛻變、實實在在的享受人生,首要之務就是認識自我,這樣才能讓我們生氣蓬勃。


 


我們在追求健康時要做一件重要工作:正視讓身心痛苦或鬱悶的癥結。我們從小就學習掩飾內心比較複雜的情緒,例如看書看到一半被叫去吃飯時不可以臭臉,爸媽無心聽我們說話時不要難過,因為我們的臭臉或難過可能讓媽媽大聲講話或讓爸爸離開屋子;問題是,被壓抑的情緒會侷困在體內和能量場,造成焦慮、憂慮和一連串生理症狀,如胃痛、脖子僵硬,甚至更糟的狀況。


 


諷刺的是,這些被壓抑、否定的感覺永遠不會消失,它們會一直存在。我們愈「不想」感受某些情緒,人生似乎就發生愈多會挑起這種情緒的事端。比方說,假設你不喜歡生氣,人生就會不斷發生惹你生氣的事,直到你正視與處理心中的怒氣。無論你跟自己說多少次「要看開」或「別介意」,結果是狀況仍然層出不窮,讓你無處可閃,「一定得」正視你逃避的情緒。一旦我們深入探究內心的原始恐懼,你會發現生命中讓你焦慮不安的事情竟然愈來愈少──從純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煩憂主要是想引起注意,讓我們思考自己的問題。只要壓抑的情緒受到照顧——理性的處理與釋放後,情緒也就失去力量,然後事情就「神奇地」全部順利了。


 


許多工具可以幫你正視自己的感覺,也許你已經試過幾種。寫筆記、閱讀自我成長的書、冥想等方式,都能讓你面對和釋放被壓抑的情緒。但是沒有覺察就不可能釋放,如果你無法靠自己探觸這些感覺,那麼好的治療師或諮商師可以引導你突破否定與抗拒的阻礙。


 


大腦下令身體產生疼痛,轉移你不想面對的負面情緒


薩諾醫生(Dr. John Sarno)是舉世聞名的疼痛和身心失調方面的專家。他說,為數眾多的病人之所以背痛或頸痛,甚至受過敏、胃酸倒流或腸躁症所苦,其實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製造出的身體問題,希望把意識轉移到身體上,而不是去察覺不愉快的情緒,以免動搖自己的安全地帶。薩諾表示,大家最厭惡的情緒是憤怒,是心中那股深深壓抑、不能碰觸的怒氣。


 


很多人自認是好人,薩諾稱之為「假好人」,因為他們過份要求自己符合親切友善的形象,絲毫不能有任何「不雅」或可能失控的情緒,如憤怒。如果生活中發生會惹惱他們的事,這些人往往不處理,因為他們不喜歡可能引發的情緒。假設老闆不公,或工作情況令人喘不過氣,假好人可能壓抑真正感覺,只因為不想自找麻煩。他說服自己已經「看開了」,可是事實上,如果不讓自己體驗內心真正的感受,這些感覺只會走進潛意識。這時,我們的求生機制會自動啟動,將感覺埋在心底,永不見光明,結果這些被否定的情緒成為我們揮之不去的「陰影」。


 


我們該當如何、不該如何,這種觀念在我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成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強烈否定任何對它造成威脅的感覺或意識。因此,一旦「陰影」試著引起關注,一旦我們開始意識到內心厭惡和否認的憤怒和悲傷,求生本能便會高速運轉,強行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方法可能是細菌感染、疼痛或任何需要費神的顯著疾病。


 


薩諾醫生表示,大腦和身體會攜手合作,一旦出現令人反感的情緒時,身體會像變戲法般,迅速產生強烈的局部疼痛或不適,讓我們忘記原本逐漸浮現的感覺。大腦基本上是說:「天啊!我絕對不能被那股怒氣影響,否則有損自己是好人的形象。好人不生氣,生氣是失禮失控的行為。我要送訊息到腰部的特定肌腱和肌肉,讓它產生疼痛,這樣就能完全忘掉這種齷齪的情緒,因為我將忙著關心背痛狀況,想辦法解決。」而我們對實際原因渾然不覺,只知道腰在痛,希望病痛快點消失。我們執著於找出腰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這份執著轉移了焦點,讓我們無暇思考正在浮出意識的情緒,而那些被否認和排斥的情緒再度被深深推入心靈的黑暗處。


 


身心到底如何讓這個伎倆得逞呢?是哪一種生理機制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純粹是大腦下令降低流入特定部位的血量,讓它因缺氧而產生疼痛。薩諾醫生指出,慢性疼痛會出現在你覺得合理的地方,比方說,網球選手罹患網球肘(手肘外側疼痛)時,他通常不會深究原因,但如果是沒有由來的疼痛不適,他就會搞清楚狀況。這種「似是而非」的想法,說穿了,也是為了讓我們遠離恐懼的感覺。


 


由精神壓力引起的疾病還有另一種「似是而非」的伎倆,以防我們追根究底釐清病因:譬如說,你認識很多受鼻竇炎之苦的人。在你即將陷入某種熟悉的複雜情緒時,你可能立刻罹患身心性鼻竇炎,因為意識會認為鼻竇炎是常見疾病,不需要檢視心靈狀態。「是啊,我的鼻竇炎很嚴重,聽說最近非常流行,而且很難根治。我一定要搞清楚最佳的療程建議,要向某某朋友打聽他的醫生,找出打敗這傢伙的方法。」


 


於是,我們開始執著於治療這個棘手疾病,沒有心思顧慮自己的感覺。障眼法成功了,讓你暫時不必思考內心懸而未決的問題或即將爆發的感受。即使接受開刀或吃藥治療後,症狀雖然消失了,但是在大多數的病例中,往往會復發,或者身心再次聯手製造新問題來安撫注意力。事實上,我們的心靈通常能找到吸引相同或更多注意力的事情來取代原先的抱怨。你可以「治好」目前的疾病,但是內心那股被否認的強烈情緒仍然存在,所以將有其他症狀或疼痛起而代之。


 


如果想向前邁進,我們所畏懼的情緒是必須正視與處理的根本問題。問題沒有解決,是不會消失的,只會愈來愈嚴重,施加更多壓力。它會不斷出現,直到我們費神傾聽和接納需要被關注的心聲。如果想做個不生氣的人,周遭世界反而一直惹我們生氣;如果厭惡自己的懦弱或悲傷,周遭世界會不厭其煩地給我們悲傷的理由,直到我們敞開心胸,擁抱悲傷。愈是抗拒就愈難擺脫。


 


練習:擁抱內心所有感受


問自己下列幾個問題,檢視生理或心理上是否有病痛或不適:


 


★靜下心來聆聽時,內心是否有被隱藏或否認的感覺一直在吸引我的注意力?


★我何時初次體驗這種感覺?小時候有這種感覺嗎?是什麼事情觸發呢?


★這種感覺是否有跡可尋?換言之,這種情況是否符合某種模式?


★為什麼我不允許自己承認這種感覺?我在怕什麼?


★我是否能坦然接受這種感覺,不要用破壞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嗎?


★如何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前提下(包括自己),處理這種感覺呢?


★經過理性處理後,我能放手嗎?


 


陰暗面不是敵人,它是你的一部分,是你成為人的原因。為了自身的完整與健康,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陰暗面。用心安撫、耐心傾聽,你會愈來愈認識自己,並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持續進步。只要我們以整合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病症,並對其抱持好奇的態度,「就」有機會找到核心問題,加以處理,讓自己的健康躍升至更高境界。


blog : http://tw.myblog.yahoo.com/tpech-ai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