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只有小學學歷的李兆基,已獲得多所大學頒授博士、院士學位,但他仍為小時候沒能多讀點書而感到遺憾。他認為「作育英才是億萬人民受惠,千萬年得益」,所以陸續捐贈了二十億港幣給多所學校,將自己的遺憾轉化成慈善。
他明白下一代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所以他喜愛與年輕人接觸,樂於分享他的處世之道與成功心得。以下是綜合幾次他對大學生演講的整理摘要: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是自古流傳至今的俗諺,我年少時就跟隨著父親做金融,在二○○四年成立「兆基財經」,運用父親傳授的金融知識,短短兩年內資產翻了四倍,那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適合的行業是「金融業」。如果想賺錢,在選擇科系時,要選讀「經濟」,畢業後加入財經界,讓自己的財富壯大,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挑選自己適合的行業及目標。
■磨難會讓人堅強處世切記:止、定、靜、安、慮、得
年輕時買賣地產,夜以繼日地工作,要熟悉建築條例、圖則設計等,每天也得投入不少時間巡視建築工地。對我來說,地產業是從零開始,但只有「刻苦耐勞,勤奮努力,做足功課,蒐集資料」,才可以獨霸地產,我不要做單純出錢的老闆,我要做熟知公司所有細節的領導者。
人生道路上總是有很多困難,一位哲人曾說過:「只有把抱怨別人和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我在人生道路上並非一路順暢,○八年金融海嘯,財富瞬間少了一半,報章雜誌對恆基集團的未來都相當質疑。
但我真的沒擔憂過,因為我相信命運的挫折與磨難能讓人脆弱委靡,也能讓人堅強冷靜。學會堅毅不屈,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然是句老話,卻讓我受用一輩子。
小時候在私塾上課,老師教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出自《禮記》大學篇)」我三十年後才領悟到真正的意涵:如果自己本錢厚,投資經商不借錢,心就定,就可以無所憂慮,就能靜;人靜頭腦就清晰,安然知所進退,最後就自然有所得。
年輕的我沒有雄心壯志要做千億富豪,帶著一千港幣到香港打拚,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不只讓生活有了著落,甚至有多餘的錢去幫助當時家中的財務困難。現在的年輕人都在溫室裡面成長,如今香港人有錢就要花,要學習「節儉是一種美德」,是很難的。
■善用槓桿四兩撥千斤存到第一桶金後用投資錢滾錢致富
我做生意、做慈善公益,甚至做文化教育,都本著一個原則,就是「槓桿原理」。槓桿原理發揮得宜,就可以四兩撥千斤,付出少少的心力,回報卻很深遠。賺到錢千萬不要即時花光,而是要存下來,小儉致富,儲到第一個一百萬元,然後去投資,變成二、三百萬元。
「兆基財經」只有幾十名員工,但同時與多家投資銀行都有生意往來,每家銀行遍及全世界,有幾萬人在工作,做資料蒐集、分析等費力的工作,我們就借助他們的數據,省去了人力及時間,成本少,但收益卻很大。我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也是如此,二十年來投入了資金,培養了人才,生生不息,以一培十,十培百,無窮無盡,便是最好的投資。
對大學生來說,投資是件「未來」的事。我七十五歲才踏入金融界,兩年就有五百億港幣入袋,趁著年輕學投資理財固然好,但不要花費過多精力,無論是出於學業考慮還是風險考慮,長期投資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現在的市場有高有低,如果有本錢投資的話,一定要懂得「看大局」、「看時勢」,看準了、有把握了,就放大膽去做,沒信心的時候就靜待時機,不要貪圖一時利益,小不忍則亂大謀,欲速則不達,要具備長遠眼光,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事情。
我十八歲隻身來到香港,奮鬥十年後事業有成,三十歲才遇到妻子劉惠娟,後結為連理。青少年時期應以事業為重、不談戀愛,太早結婚有了家庭負擔,很容易為子女打工,為房子打工,所以「不要太早結婚」(全場聞之,哈哈大笑)!
最後,我還要說一點,過去的時代與現在大不相同,我當年要在困難的環境下奮鬥,但現在中國興盛,你們大有發揮機會,時勢永遠是製造英雄的平台,不同時代,有不同環境,提供不同機會,要好好珍惜這個「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好時勢。
/撰文/
陳兆芬
癌症/疾病與心理關連:<----(選我選我)----
最有價值的一篇文章;一定要看.保證值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