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份的人; 寧願在年輕時; 被壓榨, 也不願意放手一博, 直到 50 歲後, 等著人生被決定, 當然也不一定有賺到錢, 只是 賺到這20 年所謂的安全感, 但是 真的安全嗎?

而且真的快樂嗎?

看來也未必.

 天堂是你必須全力以赴的地方.

 

 天下雜誌文/黃惠鈴 

她本來是一位工作過勞的小護士,當她在思考離職後的出路時,卻意外從病人的需求中,發現了大商機。

這名小護士陳麗如,如今看起來還是很小:個子嬌小、辦公室小、態度謙遜,絲毫不像擁有167間門市、員工1千多人、30多億年營業額的醫藥通路事業龍頭掌門人。

她的杏一醫療用品,總部隱身在林口長庚醫院旁一棟不起眼的大樓裡。沒有燙金字體的門面,訪客踏出電梯,連服務台都見不到。設在電梯口的會議室,是幾張小方桌拼湊起來的會議桌。

杏一與維康(172家門市),實力不分伯仲,「沒人敢說自己第一,」一名業內人士說,但7成門市店長是醫護專業,是杏一的獨特之處。

當初是看到利基市場而動念創業的嗎?「其實沒有!」49歲的陳麗如誠實回答。真正的創業動機,出自小護士的工作困境。

加班過勞被逼走上創業路

護理科畢業後,陳麗如20歲進醫院當護士,一待6年,為了多賺每個月6千元的夜班津貼,出身農家的她,選擇有家庭的同事不願意上的夜班。夜復一夜,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前途,還賠上了健康。45公斤的體重,瘦到只剩39公斤,生理時鐘大亂,還一度昏倒在病人床前。

身體發出警訊,母親要她別再當護士。她開始思考:不當護士,要做什麼?一名病人的需求,給了她靈感。

陳麗如照章行事,唸經般很流暢地幫一名病人做出院衛教,交待對方要買氧氣瓶在家備用。病人問,「該去哪裡買?」陳麗如一如既往回答:「翻電話簿找。」

不料一天後,這病人竟又入院,且病情更嚴重,原因出在買不到氧氣瓶。陳麗如既難過又愧疚,試著自己翻電話簿,赫然發現氧氣瓶要到和一般人生活非常遙遠的氣體行去買。

陳麗如開始把自己當病人,試著走到醫院外頭買醫護用品,卻發現整條路只有一家賣紗布、棉花棒等簡易產品的店,老闆是一對阿公阿嬤,閒著沒事幫別人代售,醫護專業當然一問三不知。

陳麗如問了一輪,得知只有台北市博愛路,聚集幾家貿易商開的醫療器材店。

為病人解決問題

她興起在醫院附近,幫病人就近解決照護用品難題的念頭。那時的她,已經挺著8個月大的身孕,拿著媽媽標會得來的10萬元,就在林口長庚對面租了一個2樓店面,賣起病人返家照護所需的血糖機、血壓計、氧氣瓶等產品。

她賣每一件產品,不是銀貨兩訖,各不相干,而是詳細解說、示範,叮嚀所有注意事項,以及教病人如何判讀觀察身體狀況。

生意慢慢擴大,需要幫手,她為了「製造分身」,一字一句親筆寫下每一件產品的銷售講義,要求同事在賣產品時,一定要像她講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而她當時,壓根沒聽過所謂的SOP。

「讓他(員工)照著講,才會講得跟我一樣,病人受到的服務才會一樣,」
陳麗如解釋。當時,傳真機昂貴,陳麗如常為了改講義的某些字句,必須一一打電話,告知哪一段、哪一句要怎麼改。

 

 

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8個意想不到的疲勞元兇
信別刪了!自保3招,不撕破臉也能漂亮反擊
崩潰!工程師首次披露:開發iPhone,跟登月一樣難!
長年積欠睡眠債?變笨、變胖還可能中風
按對穴道,解決上班族最常見8大毛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