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散戶變成專業投資人
今日何麗玲已經能夠做到股市出手精準的地步,但是,在此之前,何麗玲也曾從什麼都不懂的「小散戶」起步。
「我是從民國75年股市還不到1000點時就開始進入股市,當時也才百餘檔股票,那是一個明牌滿天飛的時代。」
何麗玲清楚地回憶初次進場的經驗。
「早期的股市明牌都是用聽來的!」何麗玲不諱言地說,當時曾經聽股票明牌賠過、也曾賺過錢,
「但統計下來是賠多賺少」。她也曾上過半年的技術分析課,因此了解到如果有心操縱股價,
「任何一條線都是可以做出來的」,從此她開始用心去研究所投資公司的經營與發展前景,
紮實的從中賺取獲利。何麗玲強調,「股市天天開門,但股票要僥倖獲利一輩子是不可能的」。
「股票的錢其實不好賺」她認為,唯有不斷收集資料,
包括這家公司產品的資訊、公司的基本面、企業管理政策,
以及老闆本身的操守與經營理念等,都必須深入了解。「我對我投資的股票都是有感情的!」,
也就是說,她會很深入地去分析所投資的公司,「因為你是要靠這家公司幫你賺錢的」,何麗玲娓娓道出她投資歷程的蛻變。
強調「一年只做一次股票」的何麗玲認為,
上半年已經完成她「一年只出手一次」的投資,她認為今年大行情已經結束,
對於下一波的行情,「我認為要到明年比較有機會,但今年底將可望浮現低接買點」,
「我將會放到隔年才賣,可能是三至四個月」何麗玲說。
「當大家都很悲觀時,才是真正底部出現」,現在,你認為氣氛已經夠悲觀了嗎?是否還有很多人躍躍欲試要進場?從社會心理角度觀察,或許你也能和何麗玲一樣,精準抓住每一個大循環的轉折了!
■何麗玲戰勝台股的7大策略
經過台股兩次大多頭與大空頭洗禮之後,何麗玲整理出她的寶貴投資心得,值得投資人大眾參考。
◆策略1鎖定主流股
因為主流股最能獲得市場認同,因此70年代資產、塑化、紡織、金融股
全都是她證券戶頭的「常客」;80年代開始,電子股成為台股新主流,台積電、聯電、鴻海這類績優股,
就成為她關注的焦點。她認為,主流股才是資金匯集的流向,股市熱錢流到哪,就該往哪投資。
◆策略2不做融資融券
融資融券將會有資金成本的壓力,當股票大舉跌破融資維持率時,
就要面臨追繳、或斷頭的壓力,此種現象適合「短線客」,不利長期投資。
◆策略3設立停損,並找出下跌原因
不管是買股票、還是賣股票,都得先找出原因所在。
例如所持有的股票,已跌破停損點20%的部位,就要做市場評估:
是基本面出了問題?還是有什麼樣的利空消息?
如果不是因為股票基本面出問題,
而是如國內政治面、或國際股市變化等原因,並非因不看好該公司或產業前景不佳,就先別急著賣股票,否則往往會賣到最低點。
◆策略4不買自己不懂的產業
台股有上千檔股票,但何麗玲所熟悉的公司只有20家,
但她對這20家公司的狀況倒背如流,包括歷史天價、歷史天量、最大融券融資量等,並從中再鎖定五檔密切追蹤。
◆策略5不買新上市股
由於新上市股票沒有歷史股價走勢可供分析,這也是何麗玲的「拒絕往來戶」,
因為掌握公司歷史股價變化,才能更有利操作。因此即使聽到某檔新上市股將有多高的蜜月行情,她也不會心動。
◆策略6大家看多行情時賣股
在何麗玲的字典中:「股票當然是要在行情好的時候賣」,所以當行情好的時候,
她是「倒金字塔型」的賣股票,與一般人「抱股惜售」不同。
◆策略7大家都不想玩股票時進場
「在市場上最悲觀的時候買股票」何麗玲說,在進場前,會先做個小型調查,
當身邊做股票的朋友,有八成以上對股市「很悲觀」時,就是她進場買股票的好時機,此時她會「正金字塔型」的大買股票。
癌症/疾病與心理關連 :<--------
最有價值的一篇文章; 一定要看. 保證值得)
投資知識; 投資手法 ; 巴菲特; 股利; 股息; 今周刊; 股票:股市: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