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長時間的智慧累積, 慢慢揣摩/ 驗證中(Holmes)
他的書; 我把它看成二本厚了.
<珠璣集>
☆在股票市場上成功,不是靠計算,而是思想,用腦子思想。
☆不論在世界上的那一個股票市場中,最不好的股票就是所謂的「概念股」,因為概念股的股價完全不隨趨勢走動,全球各地股市皆然。這種股票高低震盪,表現的只不過是十萬名歇斯底里的股票專家或所謂半調子行家的反應罷了,而這些人的想法往往說變就變。
☆從前,維也納流傳著這種說法:「猶太人在損失最後一千元後,便失去理智。」現在則改成:「玩家在贏得第一個一千元後,便喪失理智。」
☆你別管證券交易所的人說什麼,也別管那些所謂的訣竅。你只須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傻瓜比較多,還是股票比較多?
☆投機者從別人的愚蠢中所獲得的利益,往往比靠自己的智慧得的多,人們可以從別人的愚蠢中學習,尤其是如何不重蹈覆轍。你不能低估人類的愚蠢,幸好股市有無數的傻瓜。
☆挑選一百名智商最高的人共處一室,結果顯示,衝動情緒戰勝理智思考。
☆股市中、短期的漲跌90%受心理因素影響,而基本面則是左右股市長期表現的重要關鍵。
☆T(Tendenz,趨勢)=G(Geld,資金)+P(Psychologie,心理)。
資金則取決於長期利率的高低。會影響股市行情的是投資大眾對重大事情的反應,而非重大事件本身。
☆想要用科學方法預測股市行情或未來走勢的人,不是江湖騙子,就是蠢蛋,要不然就是兼具此兩種身份的人。
☆群眾的心理反應就像傳染病,有人在戲院裏打呵欠,其他人馬上跟著打呵欠,一個人咳嗽,其他人也跟著咳嗽,股市亦然。
☆股市景氣的成長其實相當和緩,幾乎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它走一段停一段。相較之下,股災卻在一夕之間來勢洶洶,讓一切財產化為烏有。只有損失才是真實的,獲利不過是一種錯覺。
☆投資操作中有一名言:『在發生股災或經濟崩盤前,必定經歷過一次快速成長的景氣繁榮,而景氣繁榮也一定以股災作為結束。』請永遠保持擔心,但絕不驚慌失措。
☆長達七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只有長期投資和反向操作才能在股市中賺大錢。
☆在資本主義中沒有無風險的獲利,若不是有一些冒險家拿自己的錢作賭注,讓想像力自由延伸,就不會有蒸汽機的發明和今日的汽車或電腦。
☆投機者不是一本百科全書,但他必須在關鍵時刻觀察出關聯性,並作出適宜的處理。他不必知道太多,但要通盤了解。簡單來說,他必須是個思想家。
☆ 我給所有唸經濟,並有意投入股市的年輕人一個建議:馬上忘記大學中所學的,否則對於未來的工作,將是一種負擔。
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實例解說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書中案例:
我以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八月出現的行情大漲,和隨後發生從當年八月持續到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 的行情大跌為例,解釋證券市場循環過程的內在結構。
憂鬱的一九八二
(F)~~
我們從一九八二年橢圓的最低點,即過度下跌階段的終點開始。此時,指數已在谷底滯留一年,在最低點時,《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曾發表了標題為〈股票之死〉的專題文章,報導指出沒有人願意再買股票,大家只對黃金、房地產和各種有形資產感興趣。這種說法並不全然是錯的,由於油價危機,通貨膨脹率上升到兩位數,每個人都設法保護自己的財產,免遭貨幣貶值之殃。但這種說法也並非完全正確,證券交易所裡,半數的真理已成為完全的謊言。
雖然表面上已沒人願意再買股票,但在華爾街每天仍然交易著五千萬張股票,這意思味著有五千萬張股票被賣掉,但同時也意味著,有五千萬股票被買進。證券交易所裡每一筆賣出交易都對應著一筆買進交易,否則就不會有成交量,也不會有指數。「沒有人想買」,或「沒有人想賣」這種話是證券交易評論中最愚蠢的措辭。
但在一九八二年那些陰鬱的日子裡,買進五千萬張股票的買主是誰?顯而易見,是固執的投資者。他們在經濟面的消息非常糟糕時,以拋售的價格買進股票,隨後上漲的第一個階段,即修正階段開始了(A)。
(A)~~
這個階段由於成交量很少,已經跌深的指數調整到比較切合實際和合理的水準,這時的買主仍然是固執的投資者。一九八二年底,當時比較正面的貨幣因素助長了修正階段。透過之前的高利率政策,美國聯準會成功扼止通貨膨脹,之後長期利率隨之降低。
接著,經濟和政治面的消息愈來愈好,美國從越南戰爭及美國駐德黑蘭使館人質事件普遍存在的恐慌中解脫出來。巨人甦醒,多數人認為他已經死亡,而我由於有二次大戰期間逃亡紐約的經歷,所以一直相信巨人只是睡著了。雷根總統重新喚醒巨人,幫美國人民找回自信。這時股票市場進入第二個階段,我稱之為相隨階段(B)。
(B)~~
在這個階段,指數隨著成交量的增加,和各種事件並行發展。事件發展有利時,指數自然隨之看漲,發展不利時,指數便隨之下跌。八零年代中期,各種事件發展都相當正面。石油價格崩盤,曾讓西方國家陷入能源危機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被擊潰,通貨膨脹率幾乎下降到零。時任聯準會主席的保羅.沃科(Paul.Volcker)得以繼續降低利率,經濟呈現出強有力的成長率,企業利潤膨脹,而由於一場真正的稅務改革,所得稅率降低至28%,營業稅率降至32%,創造出幾百萬個就業機會。
隨著這些十分有利的消息,指數上漲,帶動大家繼續買進股票。在第二階段,即相隨階段購買股票的人,我稱之為混合型買主。他們既固執又猶豫,屬於傳統上對股票感興趣,並且已經積累一定經驗的投資者,他們及時發現開始上漲的指數,跟著投入市場,這些買進使指數繼續上揚。
第二階段發展至此,危險出現,在其他有利事件的推波助瀾下,第二階段會自動過渡到第三階段(A3),猶豫的投資者買進股票,隨著成交量急驟增加,指數一小時一小時向上揚升。指數和氣氛交替升高,指數上揚營造出愉快的氣氛,後者又推動指數繼續上漲。這時指數已不具任何意義,完全由大眾的亢奮情緒決定。
(C)~~
一九八七年初市場進入第三階段,即過熱階段(A3)。漲勢持續五年之久,指數上漲了百分之二百,深深吸引了許多民眾。一九八零年和一九八二年期間,猶豫的投資者曾經發誓永遠不再進入股票市場,他們失望地以最低的價格賣掉股票,把錢投資到有形資產,而現在他們想立刻再進入股市。
他們總是在媒體報導指數大漲,並且股票成為所有晚會最重要的話題峙,買進股票。他們的朋友炫耀靠股票賺取了豐厚利潤,在此情況下,他們幾乎不假思索地購買各種已經飆漲很高的股票,不找那些不為人所知、被低估的股票,而是投入朋友們已經從中賺了大錢的股票。總而言之,他們購買的是流行的股票。是誰用創紀錄的高價把股票賣給猶豫的投資者?當然是低價買進股票的固執投資者。
過熱階段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特別是貨幣因素依然有利行情仍然繼續看漲。直到所有股票從固執的投資者手中,轉移到猶豫的投資者手中,漲勢才會結束;這時猶豫的投資者已經沒有現金了,他們只有滿手的股票,有些甚至是以融資方式買進的,而固執的投資者則握有現金。這時猶豫的投資者,在等待更猶豫的投資者,用更高的價格從他們手裡買股票,然而這樣的人並不存在。守著現金的固執投資者不會在這樣的行情下買股票。之後,當貨幣因素變得更加不利時,崩盤一觸即發。
處在亢奮的狀態下,猶豫的投資者感覺不到貨幣因素已在此時轉成負面了。前幾年,貨幣供給額曾是行情上漲的推動引擎,在此期間上任的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從一九八七年初到當年夏天,多次調升利率。在資本市場,長期債券利率提高了約兩個百分點。八月,道瓊指數達到二千七百二十二點,耗盡了全部的能量,指數開始進入下跌的第一個階段,即修正階段(D)。
(D)~~
在這個階段,只須少量的賣出交易,就足以使指數下跌,因為市場缺乏新的買主。從八月至十月,指數首先緩慢下跌,投資者愈來愈緊張,下跌的指數又導致大家繼續拋售股票。十月中旬市場進入相隨階段(E)。
(E)~~
星期四和星期五,指數已經分別下跌一百點,跌幅達4%之多,市場氣氛緊張到極點。周末,當時美國的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James.Becker)威脅說道,如果德國聯邦銀行不準備透過降低利率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美國將繼續使美元貶值。這時市場落入下跌的第三階段,即過熱階段(F)。
(F)~~
在這個階段,僅僅下跌的指數就能引起黑色的悲觀情緒,反過來又壓迫價格,指數如秋葉紛紛落下。
十月十九日,那些金童子連最後一個要素──運氣也耗盡了,由於指數在前一週已經嚴重下挫,他們手中的期貨交易很多都須補繳金額,但他們既不願意也無法補繳。於是,十月十九日開始一連串的強制結算,使標準普爾期貨交易繼續探底。指數下跌造成的損失,又使其他期貨交易需要補繳,於是引發第二波的強制出賣,又造成指數繼續下跌。雪崩已無法阻止,除了終止現存的長線期貨交易外,金童子還出售其他短線的期貨交易,以保全他們在華爾街擁有的股票。他們不願賣掉股票,寧願賣空期貨交易,因為這樣更為簡單、迅速,特別是費用低廉。
這是個永恆的法則:
每次證券市場中的崩盤和潰散都以暴漲為前提,
每一次的暴漲都以崩盤收尾<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投資策略及理論:以“科斯托蘭尼雞蛋”表達的暴漲暴跌理論為基礎,在市場轉折前夕進出,逆向操作,忍受市場最後的下跌,遠離市場最後的輝煌。看重的是市場趨勢。
理論闡述:"科斯托蘭尼雞蛋”表達為:在證券市場,升跌是分不開的伙伴,如果分不清下跌的終點,就看不出上升的起點。同樣道理,如果分不清上升的終點,也就不能預測到下跌的起點。每一次市場大升大跌都由三個階段組成:1、修正階段。2、調整或相隨階段。3、過熱階段。成功的關鍵就是在兩個過熱階段逆向操作。
具體做法:根據"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逆向操作,在下跌的過熱階段買進,即使價格繼續下挫,也不必害怕,在上漲的修正階段繼續買進,在上漲的相隨階段,只觀察,被動隨行情波動,到了上漲的過熱階段,投資者普遍亢奮時,退出市場。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
十律:
1、有主見,三思而後行:是否該買,什麼行業,哪個國家?
2、要有足夠的資金,以免遭受壓力。
3、要有耐性,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預期,發展方向都和大家想像的不同。
4、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便必須堅定不移。
5、要靈活,並時刻考慮到想法中可能有錯誤。
6、如果看到出現新的局面,應該賣出。
7、不時查看購買的股票清單,並檢查現在還可買進哪些股票。
8、只有看到遠大的發展前景時,才可買進。
9、時刻考慮所有風險,甚至是最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因素。
10、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保持謙遜。
十戒:
1、不要跟著建議跑,不要想能聽到內幕消息。
2、不要相信買方和賣方為什麼要買賣,不要相信他們比自己知道更多。
3、不要想把賠掉的再賺回來。
4、不要考慮過去的指數。
5、不要忘記自己所持股票,不要因妄想而不作決定。
6、不要太過留意股價變化,不要對任何風吹草動作出反應。
7、不要在剛賺錢或虧錢時作最後結論。
8、不要因只想賺錢就賣掉股票。
9、不要受政治好惡而影響投資情緒。
10、獲利時,不要太過自負。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中短期走勢與心理因素有關,既隨大勢,對長期走勢而言,心理因素不再重要,而在乎於股票本身的基本因素和盈利能力。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想要用科學方法預測股市行情又或未來走勢的人,不是江湖騙子,就是蠢蛋,要不然就是兼具此兩種身份的人。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科斯托蘭尼認為投機不等於賭博,因為在他的概念中的投機是有想法,有計劃的行為。
名言及觀念:
"只有少數人能投機成功,關鍵在於與眾不同,並相信自己: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傻瓜。"
"供求決定股價升跌,其中並無神秘。"
"會影響股市行情的,是投資大眾對重大事件的反應,而非重大事件本身。"
"買股票時,需要想像力,賣股票時,需要理智。"
"貨幣+心理=趨勢"
"2+2=5-1"
其它及成就: 1906出生於匈牙利,猶太人,1924開始,縱橫投資界80年,經歷兩次破產後,賺得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被譽為"二十世紀股市見證人"
資料來源~科斯托蘭尼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修正階段;
調整或相隨階段;
過熱階段。
因為漲跌的不同發展階段可以互相轉換,所以我用橢圓表示,並稱之為科斯托蘭尼雞蛋(參閱上圖)。
A=修正階段(成交量小,股票持有人數量很少)
B=相隨階段(成交量和股票持有人數量增加)。
C=過熱階段(成交量異常活躍,股票持有人數量大,在X點達到最高)。
D=修正階段(成交量小,股票持有人數量逐漸減少)。
E=相隨階段(成交量增加,股票持有人數量繼續減少)。
F=過熱階段(成交量很大,股票持有人數量少,在Y點達到最低)。
在A和F階段時,購買股票。
在B階段,等待和保留股票。
在C和D階段,售出股票。
在E階段,等待和保留現金。
科斯托蘭尼利用此圖說明其操作重點如下:
(a)任何一檔股票, 其將來的漲跌, 將由一件事決定~股票是掌握在大戶(控盤者, 固執者)手裡, 還是散戶(跟隨者, 猶豫者)手裡.
(b)股票在大戶手裡, 則後勢看漲; 股票在散戶手裡, 則後勢看跌.
(c)圖中的A到B, 股票漸漸進入大戶手裡; 由D到E, 股票漸漸換到散戶手裡!
(d)C區是知情人士(公司派, 先知者)的倒貨區, 成交量很大, 贏家痛快收割, 然後快樂的放假去.
(e)F區是知情人士(公司派, 先知者)的進貨區, 成交量很小, 偷偷進貨, 不斷的慢慢進貨, 持股滿檔待上漲.
科斯托蘭尼大師畢生心法VS投資精華
這是一個恐慌恐懼與希望雜陳的年代,需要一個不變的指引。在20世紀最偉大的投機家科斯托蘭尼心中「人心+資金」決定所有市場的起落;重拾科老智慧,小散戶也能成自由支配的貴族。
一、決定漲跌的,不是景氣或公司好壞。
二、第一課:買好公司股票就賺多,錯!
三、 從市場賺來的錢,只是借來的,下一次或許就付得高昂利息償還回去;但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必須從中學到經驗,如果失敗永遠記取教訓。
四、第二課:經濟成長絕對有利股市,錯!
五、 一家公司的上漲與下跌,不是由該企業的體質決定,而是取決於該公司股票在市場的供需狀況,換句話說每日成交數量張數大不大。
六、第三課:分析股票好壞最重要,錯!
七、 要成為一個固執投資人,必須有「想法和金錢」,以及最重要「耐心和運氣」。
八、 當某家公司的股票,被越來越多的猶豫投資人持有,這家公司再好,最終股票也會下跌。
九、忘掉數據、線圖、戒掉明牌。
十、 雞蛋理論:最低點買入股票>初升段A1修正階段成交量小股票持有人少>主升段A2相隨階段成交量和股票持有人增加>末升段A3過熱階段成交量異常-賣出股票>初跌段B1修正階段成交量小持有人逐漸少>主跌段B2相隨階段成交量增加持有人減少>末跌段B3過熱階段持有人最低點。
十一、 股票買賣決定點:魚頭魚尾留給別人吃,留給別人賺。
十二、 買賣法則:低價股分批買,高價股分批賣。
十三、 自己做功課隸屬長線:會買最低點切入買。不是自己做功課隸屬短線:會賣最高點切入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