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人生 (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孩子不愛唸書,學習意願低落,是最讓父母頭痛的問題,與其費盡心力緊盯孩子的功課、拚命補習,還不如激發小朋友的學習熱情。有些家長每天緊盯孩子功課,提供他們最好的學習資源--買教材 、送去補習,甚至為小孩打理一切生活所需,但孩子依然不願意認真學習。本文作者/謝曉雲

多支持與鼓勵,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


父母做太多,孩子沒責任心


  經常輔導中輟生的少年保護官盧蘇偉認為,現在的孩子表現「幼齡化 」,大學生還像小學生,例如開學前返校,爸媽還要開車子一路把他和行李送到宿舍門口,原因在父母呵護過度,不肯放手。 「我們常講親職教育,談父母的教養責任,卻忽略了子職教育 ,孩子也有他的職責,就是學習去喜歡他應該做的事,喜歡他的責任 。」


  而且,父母急切地填塞知識給孩子,往往剝奪他們從探索中學到東西的樂趣。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錢的問題是人生很重要的課題, 但多就一定好嗎? 似乎也不一定(Holmes)


1. 遺產爭奪中 富商一年難下葬


尚德實業董事長蔡城去年十月過世,外傳遺留上百億元遺產,但遺體卻停厝住處近一年未下葬,引起鄰居不安,蔡的五個兒子被警方依違反社維法裁罰三千元,五人不服向法院聲明異議但敗訴。


蔡城生前的大房生有三子、二房生有兩子,去年十月間蔡城在台南車禍死亡,大房與二房兒子日前更爆爭產糾紛,並鬧上法院。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相熟的朋友,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了,幾位友人趕赴醫院看他最後一眼。四點鐘,我們懷著傷感離開台大,大約五點鐘他便告別人間。夜裡難眠,心思紛亂,人生果真是一種來去,可是來得太早是否有怨?





友人的確如是,讀完書就工作,拚命攢錢,一刻不停歇的償還貸還,與時間競走,忘了風花雪月。瞧他工作的勁兒,有如蜜蜂,飛到西,飛到東,錢是賺了,命也沒了,值得嗎?這種事這些年遇上幾回,不免感嘆萬千!溯溪的友人語重心長的提點領略,他說年過半百,要有三不: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輸不起,是一種態度,一種現象。往好的觀點來看,即使孩子們在輸上面表現執著,那也是表示孩子很在乎自已的表現,夠在乎總是好事,這是繼續努力和進步的原動力,即使他們還沒有學會用比較適當的方法來解決和面對這種”感覺”。


 


關於在協助孩子們的挫折容受力上面父母可施力的焦點和方向,父母其實可以做很多!下面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給我們在教養孩子上有些許的幫助! 這樣的幫助由父母而來,除了上課圍棋老師的用故事帶動還有人物例子的說明之外,更有很多加強的果效哦!


孩子總是輸不起、凡事想爭第一,怎麼辦?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今社會就算不是富裕, 也在在做這件事, 這問題本身出在父母自己,


因為他們的內心 害怕小孩缺少自己的不足. 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才造成此問題.(Holmes)


學者見解現代父母經濟較富裕,又疼小孩,造成台灣社會出現越來越多「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並繼續窩在家裡靠父母養,成為「啃老族」;對此,學者憂心說,長期下來恐將嚴重影響未來一代競爭力,呼籲家長「斷奶」讓子女學習自食其力。



別對子女過度保護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歲,我拿下第一個比賽冠軍,開始站上台灣圍棋界的最前端;27歲,我奪下第11屆世界「棋王戰」冠軍,更踏出台灣,登上世界圍棋界的高峰。

成為世界冠軍後這幾年,我開始不斷打破自己以往保持的各項紀錄——各項「不好」的紀錄。我贏得愈來愈驚險,然後開始輸棋,到了今年6月17日,第三屆「棋王賽」循環圈的最後一盤,我又輸掉了。

2008年,我是第一屆棋王;2009年,我以衛冕者的身分被對手挑戰成功,丟失了棋王的頭銜,變成循環圈參賽者;到了第三屆,我在循環圈居然下出三勝四敗,連進入棋王賽的資格都沒有。這是我成為職業棋士以來,第一次在循環圈就被淘汰,打破了一個我以為永遠不會失守的最低紀錄。

那天回家,我哭了,我怎麼會變成這樣?我想了一整夜。從外在,我可以為表現下滑找出合理原因,2007年後我結婚、生子,還參與更多外界活動,這些都改變了原本練習的進度與密度;但我知道更深的原因,我下棋的心態已經亂了。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中的錢不多, 但具教育意義. (Holmes)


早年開計程車為業的雲林縣男子黃榮源,八年前中了小樂透頭彩,兩千萬元彩金在兩年後花光,現在他是勞委會的臨時工,月薪一萬七千六百元,昨天他領到多年來的第一份薪水,人生重新出發。


「我承認自己是敗家子!」五十五歲的黃榮源說,八年前中的彩金,不知不知覺就花光,他一度灰心喪志,今年在姊姊鼓勵下,擔任勞委會提供的莫拉克臨時工,在屏東縣萬巒鄉清掃道路,讓他賺到多年來第一份薪水,「雖然錢少,感覺卻很實在」。


黃榮源說,八年前他中小樂透,那一期總獎金額一億多元,四人平分,一人分到兩千多萬元,扣稅後實領一千八百九十多萬元。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某銀行任職的A君,靠母親的關係進行,從小就由母親打點一切的他,無法也不敢承擔在他的職務應當承擔的責任。每件客戶要辦的事務,銀行都有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偏偏他連這套SOP都不敢照做,怕有什麼閃失,或做錯什麼事他需要負責,結果造成客戶的不信任,也成為同事的負擔。

【心得分享】


「慣寶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詞,只要是父母不敢或不肯放手讓孩子學著做,不管年紀多大,就都有可能養成一位「慣寶寶」。


出了社會任職的每個工作,都一定有需要承擔的責任,承受做錯事的風險,而這必須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養成,不然像A君,雖然同事拿他沒辦法,但風評不好肯定早已傳得滿天飛,到頭來損失的還是自己的信譽及不被信任的工作態度。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個人覺得, 到了40 歲以後, 如果可以不用為了生存, 做一些不順心的事, 與不想說的話就值得了. (Holmes)


 


「各位先生,我不幹了!」

四十歲以後,如果你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你將會憎恨自己。一般人以為四十歲以後的工作比較難做。當然,有些事情做起來會難一點,比方早上起床而不腰酸背痛之類就是。但大多數機構裡,四十歲以後的工作輕鬆很多。責任可能會比較重大,不過四十歲以後,你的價值應該在於你的經驗、技能和判斷力,而不應在於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能力。如果你在四十歲生日之前做了一些適當的事,那麼,成功的大部份報酬便會在四十歲以後相繼而來。
什麼是適當的事呢?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這是真的, 為什麼可以改變你的人生呢 ? (Holmes)


遠見雜誌今公布台灣閱讀大調查,2007年調查顯示,台灣人每天看書只有23分鐘,今年調查結果,每人每天26分鐘,事隔3年只增加3分鐘,但民眾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則相當增加。



此項調查針對台灣23縣市18歲以上民眾共訪問1079人,誤差正負3%。遠見雜誌民調中心主任戴立安表示,這次調查發現台灣人每週看書3小時,閱讀量不包含漫畫與教科書平均每月看2本,台灣人購書金額也提升到每年購書金額新台幣1461元,若購書可以抵稅,有近7成受訪民眾表示贊成。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董事長愛說笑/諾貝爾的榮耀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也認同, 去闖, 但輸贏自付.


自己的夢想, 自己負責, 如果只有夢想, 沒有努力/行動力, 或是只想靠別人/沒受挫能力, ... , 那只是幻想, 會受傷的, 如果發現自己做不到時, 就只有乖乖的上班. 不要怪別人不幫你什麼的, 再充實自己, 反省等機會 (Holmes)


到底是英雄, 還是草莓, 終會揭曉


輸家的夢想, 通常很大(大錢, 大宅),  贏家 卻通常只求存活.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_gW38G3sE     1/6 ~ 6/6
 


From :  新聞 哇哇哇,


1. 由於小時候的窮, 所以持續努力 . 而不是放棄/自卑. (千金難買少年窮 的實例)


http://tw.myblog.yahoo.com/jw!hWg8BSyRGRnZ6VxBl3DW37gzrJ6AXImTVKI-/article?mid=473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人父母是一門古老的藝術,藉由追溯過去狩獵採集者(hunter-gatherers)的育兒之道,似乎能夠讓我們學到一點經驗。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心理學家宣稱,現今任由嬰兒哭泣、讓他們長時間留在手推車和汽車座椅上、不准他們自由徜徉戶外的作法,正培育出「官能不良的一代」(dysfunctional generation)。

據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Dame)的教授納瓦艾斯(Darcia Narvaez)指出,早期社會比許多21世紀的家庭更懂得如何做父母,他們的孩子常被摟抱並被帶出戶外,從來不會放任哭泣不理,他們花許多時間在戶外活動,餵食母乳數年而非數月。

她說:「我們的研究顯示,道德根基源起生命早期,源起嬰兒期,但現今的育兒之道,越來越剝奪後代邁向幸福快樂和培養道德意識的機會。」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師大畢業後,為何只教了1年書,就放棄教職?
A:我出身教育世家,我爸是校長,住學校宿舍,從小我就看清楚學校環境。我常聽老師對學生說:「你不念書是你的事,老師也不會少一塊肉。」可是我從國小就覺得這句話是狗屁,因為我就親眼看到老師才剛講完這句話,走進辦公室就很得意跟另個老師說:「我們班成績不會像你們班那樣。」逼學生念書,其實是老師怕丟臉。
師大心輔系畢業後,我到屏東教書,當了1年國中老師,我確定這工作我不敢做。其實帶那一班孩子,我很快樂,孩子很活潑,一個活生生的動物該怎麼樣,他們就是那個樣子,可是這種孩子也許功課不好,很不好帶,是老師眼中的「壞學生」。我甚至認為老師「恨」他們,因為孩子功課不好,攸關老師「利益」。



壓抑天性遲早變壞


我們班在二樓後面教室,我每天上班,從停車棚走那條長廊,到我們班教室,我打從心裡不舒服跟厭煩,幾乎已經化為冷汗的感覺;因為我就看著裡面一個個小孩被餵養、定型了,無法有自己的思考。我也搞懂學校怎麼運作,成績好的,老師就顧好那幾個就好,成績不好的就叫他轉學,以免影響升學率。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級爸爸﹕怎樣富也要孩子窮

【明報專訊】最近網上有一篇文章據說來自一位內地爸爸,因為他寵愛孩子,但孩子自上大學後就一路把父親 當作提款機,除了金錢,信件寥寥數語,父親非常傷心。《經濟日報》石鏡泉先生刊出文章,起了個標題「怎樣富,也要孩子窮」,我看後十分共鳴,內文意思是無 論你自己怎樣富有,也要訓練孩子常有不足的感覺,讓他們感受爭取才可擁有的感受。
貧窮是常態

這帶起我們夫婦間一件往事,十多年 前,我大仔一歲多,我們住淺水灣,三房二廳,一間是書房,另一間是孩子的臥室,這臥室沒有獨立洗手間,但就在旁邊,一次我太太看
這情,忽然幽幽的說, 孩子真慘,沒有自己的洗手間,我聽後不知怎的流出眼淚,又不敢讓她知道自己有所感觸,因為我小時候跟母親姊姊睡在一張上下架,一個單位住了數十人,但好 端端的沒有悲傷的比較,太太不說不知自己多慘,然後讀書、拍電影,日子好過一點,直到今天,也練就了不怕環境艱辛,因為現在每天都是感恩的日子。

就 算電影黃金期,賺錢最易的時候,我也不會買高於我能力的物品,這習慣直到今天。我們夫婦倆很用心的讓孩子們知道賺錢不易,我也常分享自己小時的艱辛日子, 他們就知道貧窮是常態,起碼我們早上數代人也是經歷了戰爭饑荒,所以我女兒最上心,常強調自己是窮人,對富人有點點偏見,但畢竟住好喝好,她的標準也不經 意很高,看見同學的華廈也十分羨慕,但她也節儉,弟弟報名參加活動,有時累了想休息,姊姊一定不讓浪費,要他死出一點氣力,繼續。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事做好, 錢自然而來, 但大部份沒錢的人, 只想 賺錢, 而且是大錢/easy, 會有錢才有鬼(Holmes)


人生路途上成為一位頂尖投資人或者音樂界的天王歌手,其間差異可能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大。

編纂全美 400 大富豪排行的《富比世 (Forbes)》雜誌,周三 (22) 邀請兩方截然不同業界的翹楚-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饒舌歌手 Jay-Z 進行對談。

巴菲特表示,獨立思考和尋找真理,是兩人在職場上成功的關鍵要素。他聲稱:「當你得到結論時,必須屏除他人話語的影響,單純的跟隨事實和理論前進。」並補充表示,他學到不要將股市當作「來回搖擺不定的指標數字,而是作為業務的一部分來思考」。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閱讀 + 運動,活化大腦抗憂鬱


文.洪蘭


2010/03 康健雜誌 3月份網路專欄


報載有對夫妻,因妻子重度憂鬱,苦不堪言,決定自殺解脫,先生不忍她黃泉路上獨行,便陪她一起燒炭。這則新聞讓我看了很不忍,因為現在對憂鬱症已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它有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上的原因,有藥物可以幫助,病人也可透過運動方式幫助自己減輕病情。


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大量運動到他心跳最高數字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時,他大腦中會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情緒有直接的關係,百憂解就是阻擋血清素的回收,使病人大腦中的血清素比較多,心情好起來。臨床實驗也發現憂鬱症的病人每日持續運動三個月後,百憂解的藥量可以減少。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 。」 


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

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非常孝順,父親過世後,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親。



 


但是不到半年,她就來找我,請我想辦法找出為什麼她與母親不合,她說每次母親一開口說話,她心中就好像火山要爆發,她知道母親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順,畢竟這是她回國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三句話沒說完,她就發火,如果要避免對母親頂撞,她就必須講完她要說的話立刻走開。


福爾摩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